大汉第一太子_第0351章 帝王之道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0351章 帝王之道 (第4/7页)

  ——今儿个,你杨离能背着朕找太后,把鲁班苑的苑令定下,等以后,是不是还要找太后,把储君,甚至天子的人选也定下?

    再不济,你找了太后,好歹事后跟朕说一声嘛······

    但不痛快归不痛快,若非要说因此,就对杨离生出什么强烈的不满,也倒也确实不至于。

    这其一,杨离昨天已经给出了足够具有说服力,起码足够说服刘盈的解释:无论于公还是于私,无论是为朝堂考虑、还是为天子刘盈考虑,这鲁班苑令,都还是得找个姓吕的做。

    所以在这件事情上,杨离唯一犯的错误,其实就是‘自作主张’;

    再考虑到这‘自作主张’做的事正确的事,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。

    ——在历史上,不知有多少人拼着身家性命,不惜顶上‘矫诏’的罪名,都要做那些看上去愚蠢无比的事,是为了什么?

    撇开那些确实暗怀鬼胎,想要颠倒阴阳、颠覆社稷的逆贼,历史上绝大多数因‘矫诏’而名垂青史的,实际上都只是失败者。

    除了这些被史册明确记录为‘矫诏’的失败者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还有许许多多的成功者。

    而这些成功者,与那些被写上史书的失败者相比,唯一的一处不同,就是成功者矫诏是为了办好事儿,而且还办成了;

    而失败者矫诏,却好心办了坏事,亦或是好事儿没办成。

   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。

    汉武帝年间的名臣汲暗,明明知道矫诏者死,但在看到遭受饥荒的百姓饥殍遍地,却苦苦等不来赈济粮时,毅然决然的决定矫诏开仓,发粟与名。

    结果呢?

    得知汲暗矫诏之后,武帝刘彻非但没有追究汲暗矫诏的罪名,反而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