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0377章 平壤生产建设兵团 (第1/7页)
如果说屯耕制,是封建时代特有的产物,那兵团制,或者说生产建设兵团,无疑便是后世新时代,在封建屯耕制,尤其是‘军耕’制的基础上,改良、改进得来的成果。 至于其本质,也并不很复杂:为达成巩固边防,发展当地经济,安置边防人员的目的,而组建一种半军事化组织和社会经济体系。 说的更直白些,便是屯垦戍边、寓兵于民,平时搞生产,战时能打仗。 实际上,这种‘屯耕戍边’的原始版本,在原本的历史上,也曾屡屡被封建帝王推行。 如历史上的汉文一朝,《尚书》博士晁错便曾上表请求‘徙民实边’,用一部分罪犯、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; 到了汉武帝时期,名将赵充国也曾向汉武帝建议开展屯田;汉武帝也采纳了他的建议,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。 但相较于改良版的生产建设兵团,这种原始版本的‘屯田’,目的却非常简单:为减少后勤补给的难度,让前线部队就地生产、耕作,以求在军粮方面达成自给自足。 换而言之,这个时代的屯耕,基本都是‘生产兵团’,而非‘建设兵团’。 至于历史上,汉文、汉武祖孙二人为什么只施行这种‘生产兵团’制,而不顺带上‘建设兵团’制,其原因,也不外乎两点。 其一:时代的局限性; 其二:生产工具的缺失,以及超低的性价比。 ——生产建设兵团的本质,是将‘生产建设’和‘边防’这两个毫无关联的职责,相加于同一个群体、组织所得的产物; 但在历史上的汉文、汉武时期,这种坚固边防和发展的组织群体,却并不具备后世新时代那般的超高性价比。 汉文帝时期,北方边墙虽然也属于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