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马斯·哈代诗摘赏析_人生若只如初见 浅析哈代诗作《声音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人生若只如初见 浅析哈代诗作《声音》 (第8/8页)

如今自己飞黄腾达,而妻子却未能共富贵的情感上的惋惜与遗恨。相比之下,哈代的悼亡诗不仅限于思念和怀人,反而更着重于理性地反思自己对待妻子的态度,从而才产生了自责、忏悔、愧疚等情绪。

    本篇赏析的题目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纳兰性德《木兰花令》并非悼亡诗,但极好地映衬了《声音》中夫妻二人的陌路离心,间接呈现了哈代的遗憾和忏悔。但,诗人之所以希望回到初见时刻,并非如纳兰词中一样是因为“等闲变却故人心”,而是出于想弥补妻子却为时已晚的遗憾和悔恨。这份无力挽回的遗恨,正是《声音》最震撼人心之所在。

    【参考资料】

    [1]BoyntohomasHardy,s,TheVoice,."TheAchellterfortheStudyofDemocracy.UyofPennsylvaniaArtsatps://amc.sas.upehomas-hardys-voice.

    [2]飞白.《英诗经典名家名译:哈代诗选》.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.2014.

    [3]康梅林.“悼亡深处见真情——苏轼《江城子》与托马斯·哈代的‘爱玛组诗’比较”.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》WuhanUyJournalHumanitySces.Vol.60,No.4,July2007.503-507.

    [4]Tomalin,Cire.ThomasHardy.NewYork:Penguin,2007.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