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77章、两京十六省 (第3/8页)
” “也好,那便先继续苦一苦你们父子。” “臣岂能言苦,这学位学历、大学学制、统一招考,都是陛下远迈前人之千秋谋划。臣有幸助陛下试行之,乃是青史留芳之事,求也求不来。臣谢陛下信重!” 朱厚熜对于学制自然是很熟悉的,还有国考那一套。 现在的大明学子,不能说就此便进入了卷的时代,但确实要开始走不同的路线了。一套四书五经为根本就打穿科途的做法,不利于大明将来更多领域的发展。 现在嘛,会试可称六七品试,那么举人出身的、秀才出身的,自然是八品试、九品试。 还没办法直接走到按职位招考的阶段,进士和秀才的初始授官差距也过大,这些都还是现实问题:总要让人有动力、有盼头。 其实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:参考之前的观政制度。 进士初始可以授七品,但不能再像过去一般直接就做知县什么的了,基层锻炼不能缺乏。 这样一来,实际工作中,进士、举人、秀才做的都是些八九品的基层事务。到铨选时,进士无非因为初始品级已经够了会占优势吧。 严嵩肯去做这件事,是因为他发现皇帝对他有提防了。不知是不是在浙江时提携、扶持后进的举动,让皇帝觉得他有野心。 现在严世蕃“犯了事”,他与其受到别人的攻击,不如退一步去挑起这个短时间内会得罪许多官和士子的重任。 削了官员提携举子、秀才的权力,让士子对科途感到更迷惑,这都是不讨好的事,唯独贴陛下的心。 只有礼部尚书严嵩知道,皇帝对于这一套新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