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97章、实践出真知? (第6/7页)
欧珠到得更早。 这一年多来,王守仁的密匣只来过两次。 上一次还是他听说了天物人三理之说后,通过密匣与朱厚熜远程辩经了一次。 朱厚熜用很直白的话回复了他很多之后,王守仁已经一年多没有回音。 看了看严嵩的奏疏之后朱厚熜不禁对杨廷和他们笑着感慨:“伯安苦心钻研,竟然消瘦憔悴了不少。卿等也在这学问上断断续续用心一年多了,这天物人三理难以表述圆融,卿等认为难在何处?” 石珤率先回答:“陛下,只是那物理与天理、人理之关系,圣贤著述中少有谈及。臣精研年余,也不知该如何表述得清楚明白。” 众人都默默点头。 这一年多来,不是没有收获。物理这个词,其实庄子在“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”这句话里就有提及。儒家经典《礼记·大学》和朱熹的注解里,也有“格物致知,格物穷理”的表述。 物理与人理之间的关系,孟子就提出过做事做学问时要研究人性、物性。制定历法时,观天象从星空的变化中总结出来的规律,现在被称之为真传的东西,不就是某种“物理”吗? 儒家其实是讲逻辑的,所以他们现在才很纠结。因为在他们看来,能从圣贤著述中找到源头、千百年来诸多大儒各有佐证,这门学问才称得上是严谨的。 如果不是因为儒家本身颇为严谨,而且有很强的唯物属性在,中国岂能在宗教思想上最不受束缚? 现在他们这么为难的原因是什么? 朱厚熜皱着眉头:大概是因为过于推崇先贤,一定要从前人的言论里找到源头与佐证吧。 他开口说道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